第13版:一起向未来·北京冬奥会特刊

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(1946-2021)

人民日报 2022年02月10日 星期四

返回目录  放大缩小全文复制    上一篇  下一篇

找准比赛的“气象窗口期”(冬奥有我)

段宇辉 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2年02月10日   第 13 版)

  气象服务是保障冬奥会顺利举办的一项重要工作。从历届冬奥会来看,因高影响天气如大风、大雪、大雾等推迟赛事的情况并不少见。如何避开高影响天气、在高影响天气背景下找到适宜赛事举办的“气象窗口期”,成为我们气象预报员最重要的工作。

  就以我所负责的跳台滑雪项目的气象预报为例,由于跳台滑雪项目对风速要求很高,风速不能超过每秒4米的风险阈值。如果比赛时风力超过阈值,会影响运动员的空中飞行姿态、着陆动作和比赛成绩,甚至会威胁到运动员的安全。我的主要工作是精准找到风速小于每秒4米的比赛“窗口期”,供组委会对比赛时间进行调整、优化等。

  这是一份极具挑战的工作。本次冬奥会,一些赛区是复杂山地地形,比赛要求根据各项赛事对气象要素的不同需求,实行“一场一策”“一项一策”,即对每一场、每一项赛事精准预报。复杂山地气象精准预报是国际公认难题,人们常用“百米不同天”“一天变四季”来形容山地气象。对预报员来说,要实现精准预报,面临巨大挑战。

  在大陆性冬季季风气候主导下,崇礼多大风、低温天气。如何在大风天气条件下,特别是在未来1—3个小时内,找准适宜比赛的、风速小于每秒4米的赛时“窗口期”?从2017年冬季开始,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气象中心的36名预报员便开始在赛区进行实战预报训练,收集赛区观测数据、构建山地气象预报模型等。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布设了11套冬奥专用气象观测设备,捕捉每一条赛道从起点到结束点的气象要素变化,加上各类激光测风雷达、微波辐射计、风廓线等设备,形成了立体监测网络,为预报员提供大量实况数据。再加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“科技冬奥”专项研发团队研发的高精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型、多源气象数据快速集成融合模型、预报误差人工智能订正模型等关键技术方法,构建了冬奥气象预报技术体系,并实现逐10分钟更新,为精准预报提供了科技支撑。

  (作者为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古杨树场馆群首席气象预报员、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场馆气象预报组组长,本报记者李红梅采访整理)

版权声明

《人民日报》(电子版)的一切内容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图片、PDF、图表、标志、标识、商标、版面设计、专栏目录与名称、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)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、学习研究使用,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/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《人民日报》(电子版)所登载、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,包括但不限于转载、复制、发行、制作光盘、数据库、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,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。否则,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、向有关部门举报、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,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。

人民日报手机报

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

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

  • ios版

  • android版

  • 微信小程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