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网记者 周晶
2023年03月10日14:11 来源:人民网-强国论坛
编者按:强国路上的对话,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。2023年全国两会,人民网推出“强国说”特别策划,邀请代表委员、专家学者分别就教育发展、科技创新、中国式现代化等主题进行访谈。
视频制作:吴茜薇
全国两会正在召开,“中国式现代化”成为各界热议的话题。如何起步提速、开局争先,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?
近日,人民网《强国说》栏目邀请全国人大代表、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,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冯俊,围绕相关话题进行交流。
海报设计:姜迪
思路: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培育更多增长动力源
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,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。
冯俊认为,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、环境、条件变化提出来的,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,对当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意义。
怎样构建新发展格局?在余淼杰代表看来,关键在于畅通“双循环”。
“一方面要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,充分挖掘内需潜力。”余淼杰代表表示,首先,以“公开、公正、公平”的原则推进市场化改革。既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,也要更好地鼓励、引导和发展民营经济;其次,增强相关举措的前瞻性、精准性、有效性,提升经济发展信心,进而拉动内需;最后,通过稳增长、稳就业、稳物价,让老百姓能消费、敢消费、愿消费。
“另一方面,要推动国内国际市场相互依存、相互促进,增强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。”余淼杰代表以服务贸易为例提出建议,首先,要扩总量,特别要运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(RCEP)和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带来的机遇;其次,要调结构,如在运输、旅游、教育、医疗四大产业集中发力,提升国际竞争力;最后,要树特色,打造有比较优势的产业,服务贸易数字化是个趋势。
重点: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
从党的二十大,到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,再到今年全国两会,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始终锚定的方向。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,对稳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。
余淼杰代表认为,坚持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,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,让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、生物技术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高端装备、绿色环保等技术和产业,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。“这些跟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。有了高质量发展,中国式现代化才能走得更稳,道路更宽广。”
冯俊认为,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正确处理好几方面关系。
一是要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,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,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体现时代性、把握规律性、富于创造性。二是要处理好战略与策略的关系,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。三是要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,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,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。四是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、活力与秩序的关系。五是要处理好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。最后还要处理好机遇和挑战的关系,坚持底线思维,保持战略主动,增强斗争本领。
支撑:加快建设教育强国、科技强国、人才强国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教育、科技、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、战略性支撑。
“没有教育强国,就不会有科技强国、人才强国。”冯俊表示,教育系统不仅是科技和人才的集聚地,还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。要以教育、科技、人才相结合的系统思维发展教育,探索高质量中国教育现代化之路。
加强基础研究,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,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。
近年来,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做实基础研究,加强原创性、引领性科技攻关。如开展科研项目经费“包干制”试点工作,旨在赋予科研单位、科研人员更大的科研经费自主支配权,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,增强科研人才创新活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。
“既要充分尊重科研规律,提供更宽松的环境,让科研人员能真正以需求为导向,把经费花到需要的地方;也要将科研人员从繁杂琐碎的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,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突破科技难关。”余淼杰代表认为,面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高校应积极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,做到研究真问题,真研究问题。
“高等院校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,应巩固和发扬基础研究优势,开拓和发展应用基础研究,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中担当作为,作出更大贡献。”冯俊建议。
相关链接:
《强国说》第一期 蒋昌建@全国人大代表张荣:破解“卡脖子”技术难题 高校应怎样发挥作用?
《强国说》第二期 张朝阳@全国政协委员卢建军:科学家+工程师,科研成果如何有效转化?